港美股配资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时光长卷中
玉麦乡的蜕变堪称一部浓缩的边境发展史诗
这个曾蜷缩在喜马拉雅山脉褶皱里的 “三人乡”
如今以 “生态旅游示范带” 的崭新姿态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写下 “固边兴边” 的生动注脚
从 “三人守边”
到 “万家兴边”:一段震撼人心的变迁史
“一缕清风,便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
上世纪 80 年代
玉麦乡曾是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
全乡仅有桑杰曲巴和
他的两个女儿卓嘎、央宗 3 人
在高寒缺氧
交通闭塞的环境里
他们以放牧为生
用脚步丈量着 2000 多平方公里的国土
用坚守诠释着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的赤子情怀
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年来
随着国家对边境地区发展的持续投入
玉麦乡的命运迎来了转折
如今的玉麦,住房崭新、道路通畅
全乡人口已增至 60 余户 200 多人
曾经的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
手机信号覆盖全乡
孩子们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卫生院里药品齐全……
从 “三人乡” 到 “幸福乡”
玉麦的变迁是西藏边境地区发展的缩影
更是 “固边兴边” 战略的生动实践
生态与旅游共舞
边境线上的绿色发展样本
左右滑动查看精彩
“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
玉麦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
平均海拔 3500 米
森林覆盖率高达 90% 以上
雪山、草甸、溪流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如何在保护这片净土的同时带动边境群众增收?
玉麦乡给出了 “生态旅游” 的答案
“夏日阳光洒落,如同金色的细雨”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感人的守边故事
玉麦乡逐渐打响了 “边境生态旅游” 品牌
游客来到这里
可以沿着卓嘎、央宗姐妹曾经放牧的路线徒步
感受 “巡边” 的艰辛与光荣
可以参观 “爱国守边” 陈列馆
聆听三代人守护国土的动人故事
还能住进藏式风情的民宿
品尝牦牛肉、糌粑等特色美食
体验原汁原味的藏族生活
随着旅游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吃上了 “旅游饭”
村民们开起了民宿、餐馆,销售手工艺品
年收入大幅增长
曾经偏远的边境小乡
如今成了游客向往的 “打卡地”
生态旅游让玉麦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
收获了金山银山
固边兴边的 “玉麦范式”
家与国的双向奔赴
玉麦的发展,不仅是经济数字的增长
更是 “固边兴边” 理念的深度践行
在这里,“家” 与 “国” 紧密相连
守边与兴边相互促进。
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
让边境不再闭塞
外来游客感受到了玉麦的美
更被玉麦人的爱国情怀所感染
而玉麦人也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
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这种双向的互动
让 “固边” 有了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让 “兴边” 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图源|新华社
如今的玉麦
就像一颗镶嵌在边境线上的绿色明珠
既守护着国家的领土完整
又焕发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它用 60 年的变迁证明
只要坚守家国情怀
找准发展路径
边境地区一定能实现生态美
百姓富、边防固的美好愿景
左右滑动查看精彩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新起点上
玉麦乡的故事还在继续
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书写着 “固边兴边” 的新篇章
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边境地区的发展活力与独特魅力
如果你想感受最纯净的生态之美
聆听最动人的守边故事,玉麦,等你来!
玉麦核心景点打卡速览
参观亮点··
第一站
玉麦展览馆
通过老照片、实物展示守边历史,是追溯玉麦守边精神的核心场所,参观需提前办理边防通行证。
第二站
边境巡逻道体验
跟随护边员重走巡边路,沉浸式感受护边日常,沿途可邂逅界碑与边境自然风光。
第三站
民族团结广场
打卡巨型国旗雕塑与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标语墙,定格家国同心的信仰瞬间。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10:00-18: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以官方通知为准)
门票政策:免费开放
重要提示
前往玉麦乡(含所有景点),必须携带边防通行证,未办理者无法进入,务必提前通过当地边防部门或官方渠道申请办理。
高原地区易出现高原反应,建议提前做好适应准备,避免剧烈运动。
当地物资有限,建议自备常用药品、洗漱用品等必需品。
遵守边境管理规定,尊重当地民俗,不随意拍摄军事设施、界碑细节等敏感内容,文明打卡。
编辑|普珍
图片|视频| CCTV4 美摄中国 山南边防 桑桑gslm
校对|多杰
审编|黄鑫
点击图文 查看更多
华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